近日,農財網農化寶典報道的特大假農藥案(特大假農藥窩點被摧毀!假冒生産先正達等産品十多萬件!制假産業鏈曝光:模仿正品標簽、刮碼造假、微信群協同作案……)引起了行業廣泛關注,文章發出不到十個小時,閱讀量超過10萬+,目前總閱讀量已達20萬。在農藥行業,制假售假並不鮮見,爲何此次報道受到如此多關注?
可以看出,與以往制假售假不同的是,本次假農藥的銷售渠道主要是淘寶等電商平台。線上銷售農藥愈來愈普遍,甚至成爲假冒僞劣和串貨者的溫床,這讓不少廠家和經銷商感到憂心。

網絡售假增多
生産企業紛紛發聲明抵制網售農藥
事實上,通過網絡推廣銷售假農藥的情況近年來逐漸增多。今年6月初,有媒體報道昌平警方成功搗毀一個農藥制假售假團夥,以低于同類産品市場正常價格和網絡推廣銷售,在短短五個月時間內將毫無生産工藝的假冒僞劣農藥迅速擴散至全國十多個地區。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司权益,不少企业纷纷发布声明抵制网售农药。8月22日,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正达)在其微信平台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表示,先正达从未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销售过亮盾产品; 8月9日,诺普信也在其官微发布紧急通知,称公司从未授权任何电商平台出售公司产品,目前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诺普信产品属违规销售。
早在2014年,拜耳作物科學就曾發出聲明,表示拜耳一直以來只通過實體店銷售植保産品,到目前爲止尚未開通網絡銷售渠道,也沒有授權任何第三方通過網絡渠道銷售。
隨後,包括拜耳、富美實、利爾化學、江蘇好收成、陝西美邦、陝西西大華特、海利爾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農化企業紛紛公開發布聲明,表示未授權電商平台售賣公司農藥産品,並禁止網上銷售。

企業聲明
低價串貨
線下傳統渠道銷售受沖擊
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隨著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以及電商平台代購的出現,不少農戶對網上購買農藥接受度增加,加上網購農藥價格普遍比線下低,農戶網購農藥的行爲變得普遍。
這對線下傳統銷售渠道形成了不小的沖擊。今年5月份,廣西合浦有農資經銷商向南方農村報記者反映,稱合浦縣農村淘寶在網上爲農戶代購外企的擦碼農藥,以低價售出,嚴重影響了當地經銷商的經營。今年年初,清遠一經銷商在和記者交流時也表示,農戶通過代購等形式在農村淘寶等電商平台購買農藥,對其銷售影響不小。
對線下傳統渠道的沖擊,是促使農化企業公開反對網售農藥的主要原因之一。諾普信在“關于嚴禁違規網絡銷售諾普信農藥産品、維護銷售市場秩序的緊急通知”中明確表示,網上違規銷售諾普信産品的行爲侵害了合法經銷商、零售商及公司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産品的銷售市場。
海利爾相關負責人張雲飛也表示,目前農藥的銷售都還是以傳統渠道爲主,區域性保護很重要。網絡銷售以低價擾亂市場秩序,是串貨行爲,會引起經銷商、零售商的不滿和投訴,造成渠道商對公司的質疑和不信任。
“線上銷售和線下銷售沒有協調一致,擾亂了市場價格,導致線下利益受損;再加上網售農藥真假難辨,且缺乏專業指導,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企業的聲譽。”廣東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桂豔男表示。
網售農藥三大風險:
擦碼多、真假難辨、無植保服務
對生産企業來說,之所以要發布禁售聲明,也是因爲網售農藥問題太多。“今年上半年,我們在市場打假維權的活動中,發現一批通過網絡交易,披著“串貨”、“刮碼”外衣的假農藥。經過第三方檢測,有效成分含量爲零。農戶購買和使用到這些假農藥,若因此錯過作物病蟲害管理窗口,會形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巴斯夫大中華區作物保護業務市場部負責人吳豔告訴記者。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很多售賣農藥的店鋪並未獲得授權,而且多數外企産品直接被標明“擦碼”、“割碼”售出,價格比線下低出不少。“外企一般具有指定的代理商,爲防止串貨,每一件産品都有唯一編碼(即追溯碼)。編碼被擦掉後,很難溯源,真假難辨。一旦在使用時出現問題,也沒有辦法通過該渠道進行追責。”一行業人士表示。

網上公然售賣擦碼農藥

網上買到的擦碼農藥
衆所周知,與醫藥一樣,農藥是功能性産品。農戶購買使用農藥是爲了解決作物的病蟲草害等問題,因此在購買農藥前,要先弄清楚作物具體的病蟲草害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用藥指導。在國內,線下傳統渠道不僅僅是農藥銷售商,還要爲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等植保服務。而線上網絡銷售卻只有售賣功能。“我們可以實時實地幫農戶解決用藥問題,這是網絡銷售不可能做到的。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只能由農戶來承擔。”廣州一農藥經銷商表示。
上述發聲明的企業也都表示,在未經授權的網絡上購買農藥産品,既無法保證産品質量,也無法獲得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植保服務。
網售無法禁止
生産廠家可否自己在網上開旗艦店或放開授權?
盡管存在諸多風險,但隨著網購在農村的普及,網購農藥或更加普遍。一豆角種植戶就明確表示,對于網售農藥,他們喜聞樂見,畢竟多一種購買渠道可以選擇。但希望能夠出台更規範的條例,約束農藥造假、完善相關服務等問題。
如何解決線上網售農藥和線下傳統渠道的矛盾?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並沒有很好的解決途徑,現在發布禁售聲明,主要是爲了維護企業的聲譽和經銷商的利益。他們希望,新標簽和新條例執行後,農藥生産和銷售的追溯系統能夠真正建立起來,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假冒僞劣産品的出現。
農藥生産企業可否借鑒其他行業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開通官方旗艦店或授權線下經銷商開通網絡渠道?
“不可能。”國內一農藥上市企業高管表示,農藥企業的同一個産品,各地渠道定價都不一樣,如果生産企業在網上開通旗艦店,就得制定統一的價格,必然會影響渠道商利益,還怎麽合作?至于授權線下渠道商開通線上售賣渠道也不現實,因爲這樣更容易造成串貨,無論是生産企業還是渠道商,都不會樂于見到這樣的局面。
部分經銷商對此則意見不一。翁源縣地天泰農資有限公司的蔡孝智表示,“目前並沒有考慮進行網上售賣農藥,我們現在做的是實地推廣,網絡經銷商則面向更大的格局。對我們來講,做好自己現在的規模,比盲目跟風來的實在得多。”博羅福田和興隆農資部的林耀則指出,如果取得企業授權,也要看其授權的産品而定。“畢竟,網絡渠道面對的受衆更廣,如果企業授權的産品有限,我們也不會考慮開通網絡渠道。”
廣州宇農農業有限公司的楊文表示可以接受,“我們可以線上進行推廣,直接對接大客戶,減少了分銷的層級,于客戶有利,于我們也沒有損失”。楊文認爲,最好的方法就是廠家的管理要做到位,只有線上線下的價格統一,不存在極大的利潤差,線上銷售通過做活動或其他手段(不僅僅是低價位)來贏得顧客,才能實現農資市場線上線下良性有序的競爭。